3
  1. 泡泡水族
  2. 新手入门知识
  3. 满满干货!技术文:《玩鱼养水》~玩家必看!

满满干货!技术文:《玩鱼养水》~玩家必看!

发表于: 2017-11-24 11:16:45
2013 32

玩鱼养水》

现在将多年实践研究和总结的开缸养鱼的一些心得给大家做一个相对简捷通俗的叙述。一为方便新手实战践行。二为抛砖引玉。

下面我就遵照开缸养鱼通常的时间顺序来逐一讲述。

1、鱼缸的大小

基本原则是:不限大,只限小。
 养七彩,燕鱼、食土鲷等中大型慈鲷,鱼缸的尺寸最小限制在:长60cm x 宽 60cm(或者50cm) x 高 60cm(或者50cm) 为宜。大就不用限制了。看你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只是要考虑进排水系统,和过滤系统的设计是否方便饲养管理并达到需要的效果。注意的一个细节是,哪些在家庭休闲中崇尚大缸养鱼的朋友最好将鱼缸的实际水深高度控制在50cm至80cm。因为水太深的话在日常的家庭管理中会比较麻烦。时间久了你会烦。而且50-80cm的深度对绝大多数热带鱼的健康饲养来说已经足够。一些小型的热带鱼30-40cm的深度也已足够。除非你有宏大的家庭空间,并有意要建超大型的鱼缸或者立体生态景观,饲养超大型的种类并群养。那么你可以另行考虑设计建构相应的进排水系统,和过滤系统。这个就暂时不在这样的普遍性探讨中做详细叙述了。
微信号:muyudo
原创 2017-11-09 牧渔道~赵科 牧渔道
注:引用或转载此文,或者改动后转载此文请先告知。如发现未经允许转载的情况,牧渔道将保留追诉的权利。

满满干货!技术文:《玩鱼养水》~玩家必看!-图1

满满干货!技术文:《玩鱼养水》~玩家必看!-图2

  • SMAX

    2、过滤形式和滤材的排放顺序

    过滤形式的基本原则:过滤的形式在实践中实际上是没有限制的,而是看过滤的效能。无论是采用成品滤桶、底滤,顶滤、内置背滤、内置侧滤、亦或缸内底吸式,反气举式等,都无所谓。关键是生化过滤和物理过滤的综合效能是否达到水族缸过滤的饱和态要求。尤其是生化过滤。关于鱼缸中水体循环流量的一个基本物理参数要求为:鱼缸过滤系统的水泵流量,如果每小时抽吸处理水的流量能达到鱼缸实际水量的3倍或以上,那这个系统这个水泵的动力就合格。如:你的鱼缸水体容量为100L , 这个鱼缸的循环泵每小时能处理循环300L水或者更多。那这个鱼缸的动力指标就是合格的。

    在这里有三个必须要强调的细节。
    一:一些用顶部过滤的朋友习惯性用几层纵向叠加的垂直滴流。建议淘汰掉这种滴流形式,而改成和底滤一样的横排隔溢流过滤的形式。因为滴流的方式不是将滤材充分浸泡起来,而横排隔溢流的方式则是对滤材的充分浸泡。这种充分浸泡的方式再配合其它条件(其它条件会在下面逐一讲到)即可最大限度的让有益菌在生化滤材上着床繁衍。所以大家尽量不要用这种滴流的方式,这种方式很难充分发挥生化滤材的价值去培养你需要的消化系统。

    二:已经在用成品滤桶的玩友,或者即将开缸养鱼正在考虑要选择何种过滤形式的玩友,我建议已经在用滤桶的玩友坚持使用滤桶,准备开始玩鱼的新玩友也选择滤桶。因为滤桶的确是家庭水族箱的首选。效能高,易于管理。当你需要大换水时,哪怕是更换80%的水体你也不用担心水泵会因为干烧而坏掉而要把滤桶关掉。这一点是传统设计的底滤形式做不到的(缸体和滤槽能独立循环的底滤缸除外)。这样的换水量也是一般内置过滤设计做不到的(直通式的内置过滤可以实现大量换水)。顶部横排隔溢流设计的过滤在饲养上也是最容易管理的,只是一些玩友认为不太美观。为什么谈到换水量的多少在过滤系统设计时必须考量呢?长期养鱼的老玩家应该懂得尽量做好万全准备的好处。当你在应付系统建立初期的不稳定时,很可能需要大量换水,而换水时长时间停泵会对本就不成熟或者已经成熟的生化系统造成伤害,甚至崩溃。说这个你就应该会明白尽量在不用停泵的情况下选择好过滤形式的好处了。

    三:滤材的排放顺序。根据接触脏水的顺序依次应该是:1、粗棉 。2、生化滤材 。 3、细棉(或者继续用生化滤材或者可以不用细棉)。现在很多朋友把这个顺序搞倒了。很多玩友主观上会认为细棉过滤会让水体接受细腻过滤,细棉用的比较多,水看上去会比较干净。这个观念是不对的。对于成熟的水族缸而言,和无污染的自然水体一样,真正依赖的是强大稳定的微生物生化过滤系统!见过德国原装桶以及原装滤材配置的玩友应该还记得原装滤材的摆放顺序。接触脏水的第一隔一定是密度小的粗制生化棉(粗棉)。这样有利于有机物被粗棉均匀的细化,然后很均匀的排放给后面的生化滤材进行接纳,以让消化细菌、光合细菌和其它有益菌菌母尽量充分结合并利用这些有机物作为这个微观耗散系统的食物来源,而在生化滤材上尽快大量的着床繁殖。而且第一隔的粗棉本身也有培育有益菌菌群的功能。之后才酌情安排是否还需要在过滤体统的最后阶段摆放细棉以达到物理过滤的效果。实际上有相对充足的前置粗棉和生化滤材已经够用的情况下,很多时候已经用不上细棉来做物理过滤了。特别是在培养了足够的时间之后,已经形成强大吸附能力和降解消化能力生化系统的成熟水族缸基本上不在需要细棉做过滤。

    第1楼 2017-11-24 11:17:48
    0
  • SMAX

    3、滤材的选用与使用
    选用滤材之前首先要明白过滤的作用与原理。刚才已经说过,过滤的原理实际上靠的是强大的生化过滤,而非物理过滤。懂得水处理常识的朋友应该知道,一个达到饱和态的有益复合菌菌群,如果有效附着在50升的生化滤材上,这组50升的生化滤材足矣应对1000升的水体净化工作。哪怕这个水体供养着20-50公斤总重量的鱼群。物理过滤在自然界是无需考虑的,这是一个复合因素作用的吸附和沉淀过程。主要还是依赖生化过滤。而在鱼缸中的原理也一样。物理过滤在鱼缸过滤中本质上是滤除可视性杂质而已。如果前置的生化过滤滤材已经能充分达到吸附、降解、消化、和转化的作用。那么后面的那一点细棉就用不着,或者可有可无。如果太介意水一定要极度通透你就放。不过当你的生化系统很强时,你自己都能看到没有细棉是不是也一样。如果按照前置阶段要放很多细棉的想法,那实际上你是用不着去卖什么生化滤材的。因为有机物基本上全部都被厚厚的细棉阻隔了,你的生化滤材养上一两年,甚至五六年都不会变色。不会附着上菌膜。这样的话你还需要生化滤材干什么?这不是浪费钱吗?在这种错误观念之下,实际上你只需要像东南亚的人工七彩渔场那样,每日以100%的量,换上3至5次水即可。但是要保证水质标准一样,并且无温差。这种折腾法,我就没看到作为以玩赏为目的,并且不希望养鱼太累的人做到过!所以这也是我们要真正懂得过滤系统是什么?该怎么做的原因。

    第2楼 2017-11-24 11:21:10
    0
  • SMAX

    建议选用的滤材:最好买一些好的进口生化棉,如藤棉、魔法棉、羊绒棉等。这些东西可反复使用,价格也不高。性价比好。密度小的粗棉放前面,密度高的羊绒棉放最后。所有的生化棉在用之前用50-60摄氏度的温水洗净。把胶质洗掉即可直接使用。注意:不能高过60摄氏度。因为超过60摄氏度的水会将生化棉微生物培养所需的有机培养基和生化棉的微结构损坏。中国水族市场市面上的成品硬质滤材花样太多。无需多说的原因。你最好别买搞不清真正来源的成品滤环一类。不仅假货多,很多牌子的用料和工艺也是很不靠谱。用的朋友很多都体验过用了这类东西之后水质的硬度和ph值升高的结果。水质很复杂,弥补的额外成本也出来了,管理也麻烦。所以如果要买成品滤材的话一定要确定来源是否正中。并且最好实际测评下这些滤材浸水后的性状参数和稳定性。看它对水体参数的影响是什么情况再来决定是否买入使用。注意:不要去随便听信什么酸性环,因为这些在中国往往只是浸泡过磷酸的普通滤材。极不稳定。成品滤材只选材料天然,并性状稳定不会影响水质参数的滤材。一般我会建议你们用好生化棉(生化棉这个东西再假也假不了那里去。目前市面上也没发现太不靠谱的生化棉)。并多用天然滤材,如好的火山岩。好火山岩性状是非常稳定的。火山岩对水质净化的功能我就不多加赘述了。大家可以百度百科。

    实际上,如果你能充分领会好水质净化的原理,并懂得如何稳定培养生化过滤系统的话。你能活用好单一的一种生化滤材都可以!如只用生化棉、或者只用火山岩。都足矣满足你鱼缸的需要!你甚至都可以用好的溪沙做单一的流沙系统,或者好的煤渣都可以解决水体净化和过滤的问题。真正会养鱼的人,在硬件耗材上是花不了多少钱的。额外可以尝试的是:你还可以添加一点点纯度高的托玛琳石原石,和蒙脱石原石,放在过滤系统的最后。用一段时间后,如果能做对比测评的话你会看到有什么不同。要试试的朋友先建议百度一下做功课。不过这些东西不是一定需要的。

    第3楼 2017-11-24 11:21:23
    0
  • SMAX

    4、光照
    光不要太强。而且慈鲷和人一样,晚上要睡觉。最好有一段时间全黑。要有规律性。每天直照时间不超过6-8小时。不开灯时用房间或者自然散射光。其实没有哪种鱼喜欢强光。用色温在6000-6500K的全谱日光灯最好。瓦数不用太高。比如1.2米的缸,2支25瓦日光管足够(最好是可以单独开关的)。

    第4楼 2017-11-24 11:21:39
    0
  • SMAX

    5、备水和开缸养水
    、自来水的水质基础好的地区,如果你的自来水天生就不硬,电导率TDS在140以内,而且很干净。那我恭喜你。你最多只需要准备一个蓄水缸,或者桶。加装一套最简单的传统顶部滴流盒。里面用活性炭加上一点白棉细棉过滤一下,以滤除杂质和可能有的重金属即可。但最好建议大家勤快一点,动手在自家的某一个水源位置装一套3连装的10寸瓶或者20寸瓶(看你自己的鱼缸数量和水量需要来定),可自己拆装更换净水滤材的强化塑料过滤桶(柱)(淘宝有很多)。第一柱用pp棉,第二柱和第三柱都用活性炭柱或者可灌装的散装活性炭。pp棉变成深棕色就换。pp棉可有效过滤杂质和一般的虫卵。活性炭2至3个月换一次(根据实际用水量来定)。活性炭一定要定期更换。因为活性炭吸附饱和之后会反释放。活性炭不贵,好的也不贵。值得。

    另外注意一个小细节:备水缸或者桶,如果已经有了放白棉和活性炭的上滤,就不用额外去暴气了。这种冲击型的设计已经是暴气的了。额外用气泵过度暴气会让水体的PH值大幅度的震荡!

    第5楼 2017-11-24 11:21:49
    0
  • SMAX

    经验告诉我,最好的标准是备好电导率TDS值90-140ppm的软水而不是强软水,最低不要低过TDS60,最高也不要高过190。电导率TDS 值的数值是直接指向硬度的,与硬度值成正比。考虑到饲养管理上的便利,所以建议大家日常用TDS笔测量导电率就可以了。刚才说的这个TDS值的范围,新鱼会适应的比较快,也好。如果你准备的是一缸硬度单位DH是0-4的强软水也就是TDS为0-89ppm的话,鱼恢复起来就会比较慢,也会有融鳍或者擦身和缩鳍的现象,食欲也会受明显的影响,容易被真菌感染。当然,这个不绝对。因为个别地区和个别玩友的缸水质比较特殊,TDS低于60,PH值在一开始就低于6.5的水体,但鱼一直都很舒服的情况我们也是遇到过的。但这里只对国内整体水质的普遍性来做实践总结。 这样对于大多数新玩家比较有益。
    酸碱度PH值在开缸初期不要太介意。只要硬度在上述的范围内,而且干净,过滤系统的设计和硬件布置也到位的话。循环起来后你鱼缸水体的PH值是不太可能超过7.5的。在这个范围内你就可以下鱼养缸了。我渔场的PH平均值是在7.1-7.3之间来驯养野彩。这样是为了让大多数玩家接手比较方便。水质参数一开始在这个基础上会使有益菌稳健的成长,水质在今后也会变得更稳定。而且它不会像强软水那样在饲养的初期在生化系统没有成熟之前会极速跌酸,PH非常不稳定,有益菌很难繁殖,而且鱼的食欲差,长不大,没有应有的快速变化,显色也缺乏光泽,并且显色单一,鱼不精神。所以,一个好的软水环境会体现出PH的下降是比较缓慢的,即便最后到了PH5,水质的活力和透析度也非常好!
    又相反,如果你的水质标准超过了这个标准是碱性硬水的话,鱼也很难养好,容易生病。很难正常发色。而且皮肤鳞质粗糙。
    但是,我现在要说一个在初期养鱼养水之后,最好能达到的标准:初期的软水弱碱性水体能稳定培养好生化系统之后,这个软水水体通常会慢慢跌酸。这个跌酸的过程要靠依据实际情况的换水来控制和维持(要达到上述标准的稳定的水)。以使这种跌酸的速率不要太快,让水质不能剧烈震荡。最终,如果你能将这样的软水水体的PH值维持并稳定在6至6.5之间的话会非常好。这个范围内鱼很难生病。只要控制好水的活性和新鲜度。鱼的食欲不会受影响。代谢率也会和成长率同步。鱼就会稳定的持续变化,越来越漂亮。直到巅峰!

    第6楼 2017-11-24 11:22:01
    0
  • SMAX

    6、饲养管理
    这个章节是对上述各章节的汇总式总结,并体现在日常饲养管理的细节中。

    先谈谈接鱼下缸时的过水环节:接回来先将鱼从袋子中,连同水一起小心的倒入干净的箱子或者桶中。然后将多余的水舀出来,只留能让鱼平躺着能淹过它腮的水就可以了。多的不要。因为经过长途运输,这种封闭袋子装鱼的水体硝酸盐、氨氮、阿摩尼亚等有害物质一般情况都是超标的。这个环节处理完后,可以用气泵适量暴气,并开始有节奏的将鱼缸中的水缓慢注入到过水箱中或者桶中。不用非常慢,可以用细管引流,也可以人为控制用水瓢缓慢倒入。在水的高度能使鱼的身体倾斜着站起来时,可以开始将过水桶中的水舀出来一部分,然后适量的将粗盐化好的干净盐水放入,这样可以帮助鱼减轻渗透压并稳定情绪。接着继续缓慢有节奏的注入鱼缸的水。直到鱼的身体能完全站立并游动。水体最高可以过到鱼身体完全直立后的两倍(一般不用这么高),而且鱼的精神状态已经正常,即可完成过水并把鱼小心的下缸。过水时间一般不用超过1小时。40分钟左右是可以的。除非鱼接到时状态非常不好,或者濒于死亡。那你就针对个体酌情处理,可以慢慢来。过水到中途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如鱼在运输中有皮肤擦伤,就可适量放一些日本黄药在过水桶中做预防。

    注意一个小原则:一些朋友喜欢空缸注水之后,循环上好多天,有些甚至空转一个月。这个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没有鱼是谈不上养水的。因为养水的目的实际上是要培养生化系统即微生物细菌系统。细菌需要食物,食物的来源就是鱼的代谢物。比如粪便、自然代谢脱落的黏膜、食物残渣等。没有这些你空转10年也养不出一缸真正的好水来。不要犯想当然的无知错误。我们只需要一缸达到要求的水体和过滤系统配置合理的干净鱼缸。这样就可以下鱼了。

    下缸的当天最好不要开鱼缸的灯,用房间的散射光即可。以使它们情绪稳定减少紧迫。不要喂食。第二天适量换水以增强代谢促进它们适应新水体。第三天可以开始适量试探性的喂食(之后的一周内根据鱼的状态来加量,慢慢恢复到一天的正常量)。喂食之后不管它们吃不吃都吸干净并适量换水。建议在入缸的初期,半月或者一个月内每天都有规律的适量换水。尤其是新缸。这样不仅促使鱼保持代谢率提高适应性,也是对新缸水体本身的代谢。因为新缸无论你的过滤系统设计有多好,原水水质的基础有多好,缸的生化系统都是处在建立之中,是极不稳定的。也需要换水来代谢。以提高微生物的成长速率。并减低这些处在初期形成中的微生物的功能负担。在养鱼一周之后,如果你想放一些有益菌培养液,或者培养粉剂的话就可以在换水之后放入过滤系统中。一个月之后再放一次即可。不用经常去放。也不要在还没下鱼之前放。注意:一个缸只能放一种或者说只能放一个品牌的单项产品。不能放杂。因为不同牌子的细菌培养基很可能不一样。放杂了的话细菌菌母之间会竞争,反而会造成水质不佳,甚至系统崩溃。培养生化系统要讲科学。还不能急。其实好的水体,只要管理得当,生化系统是会自己生成的。只是时间长短而已。担心饲养密度大了,水体初期负担太重的话就一定要选好选对细菌培养基,并且方法要用对。

    日常的喂食,光照及换水管理一定要有规律。每日喂食的次数最好是二次。把这一天能吃饱的量分为10份的话,第一次喂7至8份,然后在间隔2至4小时之后把余下的3至2成喂完。也就是说它们一天能吃饱的量分成两次喂。这样没有哪次能吃饱,但是总量是够的。如果鱼的食欲非常好,你千万要忍住自己的投食欲望。避免让这些野生动物饱食终日。因为那样的话,一到两个月内它们一定出问题给你看。千万记住,这是野生动物,野外的生活可不能和你的鱼缸生活相比。它们的消化系统不是为饱食终日的安逸生活而生的!而且最好每周停食一天,停食这天要换水。开缸的初期最好每次喂完之后适量抽吸换水。待系统逐渐成熟之后在根据实际情况来规划每周的换水次数和换水量。在缓慢跌酸的过程中稳定控制住水体和鱼们基本的代谢量和代谢率。最后把PH值稳定在上面说的范围中。这就完成了管理的目的。你就最大可能的能养出一缸非常漂亮的热带鱼之王!能养好野生七彩的水质和技术,你去养其它任何一种热带鱼都会倍感轻松!

    第7楼 2017-11-24 11:22:13
    0
  • SMAX

    注意一个小细节:换水补水时一般不能快,哪怕是在温差很小或者没有温差的情况下也一样。因为家庭饲养中很难把控和准确测量补入的水与原缸的水是否有巨大差异。基本的饲养原则是尽量避免补入的水与原缸的水的基本性状不要差异过大。因为容易造成生化系统的突然崩溃。所以补水要尽量慢一些。除非你能确定,你补入的水在性状和温度上与原缸水体的基础性状基本一致。所以建议大家在换水注水的管子上加装一个小阀门,以控制流速。流速直观的说就让它以小细流的方式垂直往鱼缸中滴流。水流大小和筷子头差不多,或者更细。温差震荡不要超过2度,最好是没有。

    至于要不要在鱼缸中放沙?我的建议是,如果你的过滤系统很强大,滤材效能一流。那就不用。这样管理也方便。因为底沙的真正功能其实不是美观,而是和滤材一样,是用来培养细菌群落的。你如果为了漂亮,一定要放的话,只能按照选滤材的原则,去选性状稳定,不会影响水质参数变化的干净沙子。而且颗粒粗细要讲究,直径在1-2毫米最好。而且铺沙不能太厚。平均3-4厘米足矣。如果还要放沉木和石头的话,一定要遵循两个原则:1、沉木不掉色,用过的老沉木最好。而且体积不要占据太多水体。2、石头会沙子的选择原则也一样要遵循不影响水质参数的标准。最好用一点点性状稳定的鹅卵石即可。可以适量养一些强韧的阴性水草。如水榕。帮助降解氨氮和硝酸盐等有害物。不要种在沙里。会死。

    第8楼 2017-11-24 11:22:25
    0
  • SMAX

    完结了,送上一些美图吧。

    第9楼 2017-11-24 11:24:55
    0
  • 东-子

    收藏,学习。

    第10楼 2017-11-24 12:37:38
    0
undefined
    • 相关文章
    • 下药除澡需谨慎!!

      千万不要手抖!!
      960 12 6
    • 求帮助。

      开缸一个星期,用的新过滤,直接自来水加满放鱼,但是没过几天水就醒了,这两天我把鱼用高锰酸钾泡了一下,水今天还是醒。不知道怎么弄了!求指点。
      554 5 1
    • 求解

      各位大哥大姐,这个螺能和浮萍一起养么!
      418 8 2
    • 不记得有快2个月没洗了。。

      不过里面就一条鱼,还不喂的,,里面也是够脏的了😓。。。洗一洗继续用吧,这种脏的只能用87泡一晚了,再用清水泡一泡。最好不要下生物先,我是重新开缸了
      1531 3 3